“智慧人文的探索与实践”研讨会暨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2021年1月14日上午,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办的“智慧人文的探索与实践”研讨会暨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顺利召开。来自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系、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城市环境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信息管理系、体育教研部、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考古文博学院等院系和机构的学者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建设和跨学科融合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邓小南教授、朱青生教授、李文新教授、刘玉才教授、赵白生教授等以线下出席或线上互动的方式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聂华研究员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史睿副研究馆员主持。

在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信息管理系王军教授指出,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宗旨是建立北京大学人文社科与理科工科的交流与协作平台,打造智能信息环境下人文学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人文社科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双向融合发展。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系邓小南教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李文新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系刘玉才教授、外国语学院赵白生教授共同为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揭牌。

“智慧人文的探索与实践”研讨会上半场以“人工智能在人文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主题。智能科学系罗定生副教授介绍了本学期面向人文社科学生所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有关经验,介绍了该课程的建设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和具体教学经验。外国语学院苏祺副教授介绍了本学期所开设的文科院系必修课程“计算概论C”的课程目标和建设概况,分享课程中同学们所作的有关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多属于数字人文的研究范围。历史学系喻欣瑶和裴昭远同学介绍了历史系何晋教授团队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竹简图像修复与竹简文字识别研究当前所取得的进展。信息管理系唐雪梅和严承希同学分享并展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古籍整理平台原型系统,包含古籍OCR识别、自动断句、命名实体识别等。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俞敬松副教授介绍了面向实际应用的古文OCR、校对等功能的古籍数字化整理平台的架构与设计。

在讨论环节,历史学系何晋教授指出,竹简图像修复与文字识别项目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希望能够持续推进。中国语言文学系刘玉才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在人文领域的教学实践、新工科与新文科的课程建设等有助于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应当大力支持。信息管理系王军教授指出,数字人文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充分发挥北京大学文理学科的学科基础和融合潜力,同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人文学者也应充分参与利用人文精神引导技术发展。

研讨会下半场以“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人文研究”为主题。中文系蔡翔宇同学介绍了中文系邵燕君副教授带领的网络文学研究团队在利用数字人文方法对多宝文和赘婿文两类典型网文进行文本叙事观察的探索成果。城市与环境学院王长松副研究员介绍了如何以数字人文视角研究黄河流域城市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及西山文化景观在先秦至民国各时期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研究。体育教研部赫忠慧教授介绍了基于数据科学前沿技术和体育运动科学理论的人工智能辅助体育(AIPE)教育新范式实践。北京大学《儒藏》中心杨浩助理教授分享了采用数字人文方法对《论语》前后半部差异,以及《论语》中仁和礼两种儒家观念关系方面的探索。信息管理系王凤翔同学分享了利用机器学习和可视化技术呈现古代目录的映射关系,反映中国古文献的流传、散佚以及学术思想传承的研究工作。

在讨论环节,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赵白生教授充分肯定邵燕君副教授所带领团队在网络文学研究中的贡献,并提出如何用数字人文方法进行海量网络文学质量判断的研究课题。工学院李咏梅研究员指出综合类大学建设新工科时应关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课程与产业的创新结合,利用创新实践课程项目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跨学科知识。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徐佳君助理教授介绍了全球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数据搜集过程中所采用的人工搜集、商业数据库搜集和机器学习搜集三种方法,信息管理系化柏林助理教授就数据抽取和过滤筛选技术拓展了相应的研究建议。国际关系学院赖华夏助理教授指出当前国际关系研究存在依赖定性分析、数据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对此信息管理系步一助理教授建议利用谈判文本或政策文本进行聚类分析、知识图谱、情感分析等定量深层挖掘。

此后,外国语学院苏祺副教授指出数据驱动是数字信息环境下的典型研究范式,介绍了数字人文中心拟开展的“数据驱动的人文社科研究”支撑计划,具体包括数据生产加工、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三大服务内容。她介绍了数字人文中心的“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国际暑期学校”计划,并邀请各位老师参与暑期课规划,并对支撑计划给予指导建议。

就本次“智慧人文的探索与实践”研讨会暨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数字人文中心主任王军教授指出,北京大学开展跨学科融合的潜力和能力巨大,数字人文中心希望通过实践和探索,呼吁和推进北京大学各个学科老师共同努力实现文理学科的融合,希望未来数字人文能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引入到数字环境中,并为数字化环境带来艺术性和创作性的气息。最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青生教授通过线上表达了他的期望,北京大学应大力开展跨学科融合实践,积极开展从0到1的创造性工作,并呼吁大家同心同德、全力合作,共同面对印刷时代向数据时代的转折。

转载:http://digitalhumanities.pku.edu.cn/blog/blog-post-19/

zh_CNChinese